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固体饮料GB/T 29602—2013
点击查看“”
国标/—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饮料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饮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472)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饮料工业协会技术工作委员会、雀巢(中国)有限公司、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利华(中国)有限公司、卡夫食品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维维食品饮料有限公司、香飘飘食品有限公司、广东喜之郎集团有限公司、黑牛食品有限公司、大民食品漳州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育南、陶虹、翟鹏贵、李琳、蒋伟、刘杏玲、沈士杰、黄占申、罗保建、岳鹏翔、杨永兰。
固体饮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固体饮料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第3章定义的固体饮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水分的测定
GB 5009.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
GB/T 5009.139 饮料中咖啡因的测定
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 8313 茶叶中茶多酚和儿茶素含量检测方法
GB 10789 饮料通则
GB 2805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固体饮料solid 固体饮料
以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等制成的粉状、颗粒状或块状的供冲泡或饮用的固体产品。
3.2 植脂末
粉状产品以糖(包括食糖和淀粉糖)和/或糖浆、食用油等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乳或乳制品等食品原料和食品添加剂加工而成。
4 产品类别 4.1 调味固体饮料( )
以食用香精(料)、糖(包括食糖和淀粉糖)、甜味剂、酸味剂、植脂末等一种或多种物质为主要调节风味手段,有添加或无添加以其他食品原料和食品添加剂加工而成的固体饮料。
注:风味固体饮料可包括果味固体饮料、奶味固体饮料、茶味固体饮料、咖啡味固体饮料、发酵风味固体饮料等。
4.2 果蔬固体饮料(果/)
以水果和/或蔬菜(包括食用根、茎、叶、花、果)或其制品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其他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而制成的固体饮料。
4.2.1 果(汁)粉(果)
以水果或其汁液为原料,不添加其他食品原料和辅料而制成的固体饮料。可以添加食品添加剂。
4.2.2 蔬菜(蔬菜汁)粉( )
它是以蔬菜或其汁液为原料,不添加其他食品原料和辅料而制成的固体饮料。可以添加食品添加剂。
4.2.3 果汁固体饮料(水果)
以水果或其汁、果粉为主要原料,添加一种或多种其他食品原料以及糖(包括砂糖和淀粉糖)和/或甜味剂等食品添加剂制成的固体饮料。 。
4.2.4 蔬菜汁固体饮料( )
以蔬菜或其汁、蔬菜粉为主要原料,添加一种或几种其他食品原料以及糖(包括白糖和淀粉糖)和/或甜味剂、盐等食品添加剂制成。固体饮料。
4.2.5 复合果蔬粉及其固体饮料(混合果/和)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果粉、蔬菜粉或者果汁粉和蔬菜粉组成的固体饮料;
以两种或两种以上水果粉、或蔬菜粉、或果汁粉和蔬菜粉为原料,可添加糖(包括糖和淀粉糖)和/或甜味剂、盐及其他一种或多种其他成分。食品原料和食品添加剂经过加工、配制而成固体饮料。
4.2.6 其他果蔬固体饮料(其他水果/)
4.2.1~4.2.5以外的果蔬固体饮料。
4.3 蛋白质固体饮料( )
以乳和/或乳制品,或其他动物源性食用蛋白,或具有一定蛋白质含量的植物性水果、种子、坚果或其制品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其他食品原料和食品添加剂,加工而成固体饮料。
4.3.1 乳蛋白固体饮料(乳)
以乳和/或乳制品为原料,添加一种或几种其他食品原料以及糖(包括食糖、淀粉糖)和/或甜味剂等食品添加剂制成的固体饮料。
4.3.2 植物蛋白固体饮料( )
以含有一定蛋白质含量的植物果实、种子或坚果或其制品为原料,可以添加一种或几种其他食品原料以及糖(包括食糖和淀粉糖)和/或甜味剂等食品添加剂。加工固体饮料。
4.3.3 复合蛋白固体饮料(混合)
以乳和/或乳制品、其他动物源的食用蛋白质,或含有一定蛋白质含量的植物果实、种子或坚果或其制品为主要原料,并可添加糖(包括糖和淀粉)糖)和(或)甜味剂等一种或几种其他食品原料和食品添加剂,加工后的固体饮料。
4.3.4 其他蛋白质固体饮料(其他)
4.3.1~4.3.3以外的蛋白质固体饮料。
4.4 茶固体饮料(茶)
以茶提取物或其提取物或茶粉(包括速溶茶粉、茶粉)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其他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而制成的固体饮料。
4.4.1 速溶茶(速溶茶粉)(茶)
以茶叶提取物或其浓缩物为主要原料,或用新鲜茶叶压榨汁液,不添加其他食品原料和辅料而制成的固体饮料。可以添加食品添加剂。
4.4.2 研磨茶粉(茶)
是以茶叶或鲜茶叶为原料,通过干燥、研磨或粉碎等物理方法制成的粉状固体饮料,如抹茶、超细茶粉等。
4.4.3 调味茶固体饮料(茶)
它是以茶提取物或其提取物或茶粉(包括速溶茶粉、磨碎茶粉)为原料,添加其他食品原料和食品添加剂,经加工而成的固体饮料。
4.4.3.1 果汁茶固体饮料(果汁茶)
以茶提取物或其提取物或直接茶粉、果汁(果粉)为原料,可添加一种或几种其他食品原料及糖(包括食糖和淀粉糖)和/或甜味剂等辅料。以及食品添加剂、加工固体饮料。
4.4.3.2 奶茶固体饮料(奶茶)
由茶提取物或其提取物或直接由茶粉、乳或乳制品制成,可添加糖(包括食糖和淀粉糖)和/或甜味剂、植脂末和一种或多种其他食品原料和食品添加剂、加工固体饮料。
4.4.3.3 其他风味茶固体饮料(其他茶)
4.4.3.1~4.4.3.2以外的风味速溶茶固体饮料。
4.5 咖啡固体饮料( )
以咖啡豆及咖啡制品(研磨咖啡粉、咖啡提取物或浓缩物、速溶咖啡等)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其他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而制成的固体饮料。
4.5.1 速溶咖啡( / )
它是由咖啡豆和/或咖啡制品(咖啡粉、咖啡提取物或其浓缩物)加工而成的固体饮料,不添加其他食品原料和辅料。可以添加食品添加剂。
4.5.2 研磨咖啡(烘焙咖啡)[(烘焙)]
由咖啡豆经干燥、烘焙、研磨制成的粉末状固体饮料。
4.5.3 速溶/速溶咖啡饮料(/)
以咖啡豆和咖啡制品(研磨咖啡粉、咖啡提取物或其浓缩物、速溶咖啡等)为原料,并可添加糖(包括食糖和淀粉糖)和/或甜味剂、牛奶或乳制品,以一种或几种其他食品原料和植脂末等食品添加剂加工而成的固体饮料。
4.5.4 其他咖啡固体饮料(其他)
4.5.1~4.5.3以外的咖啡固体饮料。
4.6 植物固体饮料( )
以植物及其提取物(水果、蔬菜、茶、咖啡除外)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其他食品原料和食品添加剂加工而成的固体饮料。
4.6.1 谷物固体饮料( )
以谷物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其他食品原料和食品添加剂制成的固体饮料。
4.6.2 草本固体饮料( )
以一种或多种与药、食品同源或国家允许使用的植物(包括食用根、茎、叶、花、果)或其产品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其他物质食品原料及食品添加剂、凉茶固体饮料、鲜花固体饮料等固体饮料加工品。
4.6.3 可可固体饮料(可可)
以可可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其他食品原料和食品添加剂制成的固体饮料,如可可粉、巧克力固体饮料。
4.6.4 其他植物固体饮料(其他)
4.6.1~4.6.3以外的植物固体饮料,如食用菌固体饮料、藻类固体饮料。
4.7 特殊用途固体饮料(用途)
通过调整饮料中营养素的种类和含量,或添加特定功能成分的固体饮料来满足人体的需要,如运动固体饮料、营养固体饮料、能量固体饮料、电解质固体饮料等。
4.8 其他固体饮料(其他)
4.1~4.7以外的固体饮料,如植脂末、泡腾片、可用于食品的加菌固体饮料等。
5 技术要求 5.1 原辅材料要求
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其他有关规定。
5.2 感官要求
冲泡或冲泡后,具有产品应有的色、香、味,无任何异味和外来杂质。
5.3 水分要求
不应高于7.0%。
注:对于椰子、淀粉制品、蜜饯等含有调味品(辅料)包装的组合包装产品,水分要求仅适用于可复溶为液体的固体部分。
5.4 基本技术要求
按标签上注明的配制或冲泡方法稀释后,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基本技术要求
分类
项目
指标或要求
果蔬固体饮料
果粉
按原始成分计算
汁(浆)含量(质量分数)/%
100
蔬菜粉
蔬菜汁(浆)含量(质量分数)/%
果汁固体饮料
汁(浆)含量(质量分数)/%
≥10
蔬菜汁固体饮料
蔬菜汁(浆)含量(质量分数)/%
≥5
复合果粉、复合蔬菜粉、复合果蔬粉
果汁(浆)和/或蔬菜汁(浆)含量(质量分数)/%
100
不同果汁(果肉)和/或蔬菜汁(果肉)的比例
遵守标签指示
复合果汁固体饮料、复合蔬菜汁固体饮料、复合果蔬汁固体饮料
果汁(浆)和/或蔬菜汁(浆)含量(质量分数)/%
≥10
不同果汁(果肉)和/或蔬菜汁(果肉)的比例
遵守标签指示
蛋白质固体饮料
乳固体饮料
乳蛋白含量(质量分数)/%
≥1
植物蛋白固体饮料
蛋白质含量(质量分数)/%
≥0.5
复合蛋白固体饮料
蛋白质含量(质量分数)/%
≥0.7
不同来源的蛋白质含量比例
遵守标签指示
其他蛋白质固体饮料
蛋白质含量(质量分数)/%
≥0.7
茶固体饮料
速溶茶粉、磨茶粉
绿茶
茶多酚含量/(mg/kg)
≥500
绿茶
≥400
其他茶
≥300
风味茶固体饮料
茶多酚含量/(mg/kg)
≥200
果汁含量(质量分数)/%(仅适用于果汁茶)
≥5
乳蛋白含量(质量分数)/%(仅适用于奶茶)
≥0.5
咖啡固体饮料
速溶咖啡
咖啡因含量/(mg/kg)
≥200a
研磨咖啡
速溶/速溶咖啡饮料
风味固体饮料
植物固体饮料
特殊用途固体饮料
其他固体饮料
—
a对于声称低咖啡因的产品,咖啡因含量应低于50mg/kg。
5.5 食品安全要求
应符合食品安全国家相关标准。
6 测试方法
按标签上注明的冲泡或冲泡方法制备样品,然后进行测试。
6.1 感官检验
按标签上注明的冲泡或冲泡方法制备50mL样品,倒入无色透明容器中,置于明亮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固体饮料GB/T 29602—2013,观察其状况、颜色、闻其气味、尝其味道。
6.2 理化要求 6.2.1 水分含量
按GB 5009.3规定的方法测定。
6.2.2 蛋白质
按GB 5009.5规定的方法测定。
6.2.3 咖啡因
按GB/T 5009.139规定的方法测定。
6.2.4 茶多酚
按GB/T 8313规定的方法测定。
7 检验规则 7.1 组批和抽样
7.1.1 生产企业质量管理部门应按照相应规定确定产品批次。
7.1.2 每批产品中随机抽取至少12个最小独立包装(总净含量不少于500g)进行感官检验、理化指标检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指标检验、留样备用。
7.2 工厂检查
每批产品出厂时均应检验感官要求、水分、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指标。
7.3 型式检验
7.3.1 型式检验项目:对应5.2~5.5产品类别要求的内容。
7.3.2 一般情况下,产品每年需检验一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进行型式检验:
a) 原材料和工艺发生重大变化时;
b) 停产后恢复生产时;
c) 工厂检验结果与通常记录有显着差异时。
7.4 判定规则
7.4.1 全部检验结果合格时,判定该批产品合格。若有三项以上(含三项)不符合本标准,则整批产品直接判定为不合格产品。
7.4.2 检验结果不符合本标准的项目不多于两项(含)时,可对同批次产品进行两次抽样复验,并以复验结果为准。若复检结果仍有一项不符合本标准,则判定整批产品不合格。
8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8.1 标签
预包装产品除应符合GB 7718、GB 28050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标注产品的配制或冲泡方法;
b) 果蔬汁固体饮料应标明果汁和/或蔬菜汁的含量,复合产品应标明不同果汁和/或蔬菜汁的混合比例;
c) 复合蛋白固体饮料应标注不同蛋白源的混合比例;
d) 果汁茶固体饮料应标注果汁含量。
8.2 包装
8.2.1 包装材料和容器除应符合相关标准外,还应符合GB 10789的相应要求。
8.2.2 固体饮料产品的包装可采用组合包装形式,即同一包装容器内可有多种包装形式,既包括固体包装食品,又包括液体包装食品,如椰子、淀粉制品、蜜饯等。豆类和其他包装食品。
8.3 运输和贮存
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应防止日晒、雨淋、重压;产品应贮存在清洁、避光、干燥、通风、无虫害、无鼠害的仓库内;不得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或易使用的产品混合使用。挥发性、腐蚀性物品采用混合包装运输或贮存。需要冷链运输和储存的产品应符合产品标注的储存和运输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