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喝咖啡这件事儿
我真的不想借谁的名气,其实我也买不起。关于Luck in的商业模式关于喝咖啡这件事儿,如果你在自动售货机上还相信它,那你真的爱它。说实话,他们的咖啡比星巴克好喝。想了想,还是食材的问题。就像餐厅里的牛肉汤,如果你选择牛肉或水牛肉,那味道会非常不同。我在Luck in上花了几百块钱。
高中的时候,我对咖啡完全没办法,记得喝了中杯,40个小时都睡不着。后来出国留学,还要适应当地的风俗习惯,慢慢就习惯了,人的适应能力真的非常强。听说韩国的咖啡店比炸鸡店还多,很想去,但一直没去过,咖啡的记忆大部分都留在迪拜了。
阿联酋人爱吃甜食,甜度超出我的承受范围,所以在迪拜的咖啡从不加糖。当时DIFC的Costa用SCB卡有买一送一活动,很适合外带。100度的高温足以让衬衫下的皮肤刺痛。方格碎石路走起来有点不舒服,石子之间的小缝隙让很少穿高跟鞋的女性难以行走。我从它身边走过,直到2018年我才知道这种拼接是葡萄牙的特色。店里还常年有买一送一活动,只要你用对了信用卡。杯子很大,味道很浓,但最吸引我的是宽大舒适的真皮沙发。在那里至少达成了5笔与Enbd的交易。这就是和外国人做生意的好处,当你能用一杯咖啡解决问题时,就不需要开一瓶茅台了。当然,这也可能是民族的原因。我的一个朋友说,他在法国公司工作,只要有一点生意,老板就会开香槟或者红酒。不知道这是人性还是文化。
我和朋友在阿布扎比皇家酒店喝过最贵的咖啡是金箔的,一杯一百多块钱,具体我也记不清了。另一次是墨西哥茶和土耳其咖啡,味道棒极了。不明真相的人会不知道半杯杯底的咖啡渣该怎么处理。其实嚼几口也没事。记忆中最美好的地方,是用阿拉伯水烟壶喝土耳其咖啡,耳边是海上明月和海浪声。
JLT楼下不缺咖啡店,2017年的时候每天上班前经常会买一杯拿铁,不开车的话进地铁站前也要喝完,在迪拜地铁里,口香糖也要200块,那家店的牛奶总是很多,以前有轻微的不耐受,后来就习惯了全脂牛奶。
我在MOE买了胶囊咖啡机带回国,现在放在我的办公室里,澳门比较小,所以胶囊只能从香港运过来,我把这个沉甸甸的东西扛到公司,一部分是为了自己方便,一部分是为了让贸易商爽快。胶囊不环保,据说发明者也挺后悔的,不过这并不影响销售。其实我之前在淘宝进口飞利浦滴滤咖啡机,之前买的胶囊价值2000多元,最好只喝浓缩的咖啡胶囊,这样才能分辨出味道的细微差别。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到店里试喝,其实感觉都一样,只是色彩鲜艳而已,新品和装潢确实赏心悦目,上次回迪拜的时候,店里还在卖瓷器,洁白精致,价格感人。
以大陆比较常见的咖啡店来说,星巴克量大品质稳定,一杯Venti可以喝大半个午餐。但味道实在平庸,哥伦比亚豆充分发挥了其酸味的特性,重度烘焙完美地屏蔽了新鲜度。不同的差异,如果以性价比来衡量,不仅完全败给Luck in,也败给金拱门。考虑到客流比较大,店里很久没有提供牛奶了。稍好一点的是illy,店不多,也不大,我去过不同城市的几家店,品质都不是很稳定。甚至可以说,为了避免不同店之间的品质差异,与其在店里喝咖啡,还不如在商场买illy。我自己泡的咖啡粉,他们家的咖啡粉确实不错,价格也适中。我觉得比较好的咖啡连锁店是太平洋咖啡,值得入会。 3块钱的价格差别不大,但是咖啡豆的品质就不一样了,华发尚都店里有个胖子手冲咖啡不错,也是用笔记本电脑打发时间的好去处。
最好喝的咖啡在舵手家,他是我见过在吃喝方面最用心的人,简单来说,为了控制水温,他会用手钻在304钢壶上钻孔,安装温度计。从他说要泡咖啡到我能喝,我等了大概33分钟。不过喝上去,觉得这半个小时很值得。可惜我还没尝过他家的冷萃,下次会试试冷萃咖啡,不过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后来习惯了在新八佰伴买葡萄牙咖啡粉,有时候用电煮,有时候自己煮,其实味道没太大区别,但仔细看还是有区别的,毕竟是机器磨的,粉比手磨咖啡细,味道也更容易出来。同事朋友从日本带回来好几种咖啡粉,一般来说粉比较粗,味道比较清淡,苦味少,有点酸,我觉得是文化的缘故,就是喜欢。日本酒意外的好喝。